2018年8月9日,复旦大学沪港联合发展研究所举办第1期 沪港所城市、乡村和区域经济学讨论会(SHKDI Seminar on Urban, Rural, and Regional
Economics, SSURRE)。
本期讨论会邀请到了来自UC Berkeley、暨南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四位学者。他们报告了各自和合作者的最新研究论文。
一
本次讨论会的第一位嘉宾演讲者是Victor Couture教授。他来自美国UC
Berkeley的Hass商学院。其报告了和合作者研究的美国城市“绅士化”(gentrification)现象,即
“城市复兴过程中中等收入或者富裕阶层回流到衰败的市中心,同时低收入家庭因为他们的聚集而逐渐退出市中心。”
Couture教授首先陈述了最近二十年来美国大城市“绅士化”现象的几个特征事实。接下来他报告了其如何通过实证分析解释“绅士化”现象产生的机制,即城市内部的不同细分地理单元的收入增长如何影响1990到2013年间的富裕收入阶层相对城市化水平。在此基础上,Couture教授化了比较多的时间介绍了他们的结构模型,和基于模型的反事实分析讨论“绅士化”现象对各收入人群产生的福利影响。最后,Couture教授简单探讨了与该论文相关的限制“绅士化”的公共政策。
二
本次讨论会的第二位演讲嘉宾是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陈钊教授。其报告了和合作者关于能源管制政策对中国微观企业生产表现和能源效率影响的文章。
陈教授首先详细解释了中国的能源管制政策,并主要选取了高耗能行的企业管制名单。接下来,陈教授利用工业企业数据、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和税收调查数据库,详细研究了能源管制政策对于企业的影响,结果发现:
管制政策降低了企业的产出和能源投入,但是并未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
最后,陈教授介绍了本文正在开展的几项工作,主要包括企业间溢出和动态调整行为,以及相应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反事实估计的思路。
三
本次讨论会的第三位演讲嘉宾来自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IESR)的谷一桢教授。谷教授介绍其和研究者最新的文章,即修建地铁是否减少当地拥堵。
在文章中,作者试图回答三个问题:(1)地铁线开通对拥堵的中期和短期影响是什么?(2)这样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3)影响的机制是什么?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谷教授和其合作者研究了全国2015至2017年间超过20个城市的40多条新建地铁线,并从中国最大的电子地图供应商那里收集了这些城市不同路段的行驶速度和拥堵数据(时限最长至地铁开通后的18个月)。他们的研究使用了事件分析、DID和合成控制等多种实证方法。
四
本次讨论会的第四位嘉宾演讲者是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王之教授。王教授报告了其和合作者关于人才选拔的研究。
王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国的高考制度和211大学和985大学的地理分布。接下来,她报告了基于中国高考选拔体系特征的理论模型,解释大学和考生的偏好如何共同决定学生的录取结果。根据该模型,王教授和其合作者利用中国107所211大学的信息,估计了刻画不同省份、不同大学特定偏好、和不同学生偏好的参数。通过反事实分析,他们发现:
(1)不同大学对学生质量有共识,并通过制定录取名额来达到质量最大化;(2)北京和上海等富裕省份的学生质量相对较高;(3)大学录取的分布主要由不同省份的学生质量差异决定;(4)非部属大学、质量高的大学更偏爱本地学生,但是这种偏好对大学学位的地理分布的影响不大;(5)211大学在地理上的不均衡分布对录取的影响也有限。
其他
参加本次讨论会的师生还包括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卜南阳老师、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郭翔宇老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吴建峰老师;上海大学汪健老师;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徐杨菲老师。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的部分博士生和硕士生一同参加了讨论会。